脑微出血与溶栓后脑出血风险(更新版Meta分析)

摘要

目的:作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前头颅MRI上存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否会增加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做一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方法:作者在Pubmed数据库种检索相关研究,对治疗前头颅MRI上有或无脑微出血的患者进行比较,应用Mantel-Haenszel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比值比(Odds ratios,ORs)。为减少潜在的偏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其中包括只接受静脉溶栓的文章数据。


结果:本次Meta分析纳入10个符合要求的研究,共2028名患者。CMBs总的出现率为23.3%。472名伴CMBs的患者中有40名在溶栓后出现了症状性ICH(8.5%;95%置信区间:6.1%-11.4%),相比较而言,1556名不伴CMBs的患者中有61名溶栓后出现症状性ICH(3.9%;95%置信区间:3%-5%)。包含所有研究的ICH合并比值比为2.26(95%置信区间:1.46-3.49;p<0.0001)。8个只接受溶栓治疗的研究,包含1704名患者,有CMBs的患者出现症状性ICH的OR值为2.87(95%置信区间:1.76-4.69;p<0.0001)。


结论:本研究纳入已发表文章的相关数据,发现存在CMB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发生症状性ICH的风险增加。然而,仍无法完全排除偏倚和混杂因素,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以考虑为假设性。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CMBs并不是溶栓的禁忌症。进一步的研究应考虑到CMB的数量与部位以及功能预后的评估。


讨论

本次Meta分析纳入超过2000名患者,结果显示治疗前头颅MRI上存在CMB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发生症状性ICH的风险几乎增加一倍。该结果与只接受静脉溶栓的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一致。


CMBs增加溶栓相关ICH风险,可能是ICH的直接原因,但更可能是严重脑小血管病造成的易出血状态的影像标记物。脑小血管病(包括淀粉样脑血管病和高血压性血管病)可以使血管壁变得脆弱易碎,抑或与其他可能增加溶栓后出血风险的因素相互作用,如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上调,血脑屏障的破坏,高血糖和高血压。有研究显示中重度脑白质疏松(脑微血管病的另一种影像学表现)与溶栓后ICH相关,间接支持脑小血管病与溶栓后ICH风险增加相关。然而,这些研究未对并存的CMBs进行调整,且何种程度的脑白质疏松可以作为ICH可靠的预测指标尚存疑问,因为脑白质疏松缺乏病理学特异性,可能反应了脑微血管病的主要缺血性改变。脑白质疏松可以通过CT来评估,而CMBs只能通过MRI发现,可能是特异性更高的脑小血管病出血倾向的标记物。事实上,近来有其他研究结果证实了CMBs在除外急性脑梗死和溶栓的其他疾病中可作为ICH风险的可靠预测指标。此外,有研究显示存在CMBs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后未来出现自发性ICH的几率更高。值得重视的是,尽管会增加症状性ICH的风险,伴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的患者仍可以从静脉溶栓中获益。因此,在缺乏相关数据证实有CMB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相比无CMBs的患者无法从溶栓中获益的情况下,本研究结果提示,目前尚无法单靠MRI上是否出现CMBs来筛选溶栓病人。


少量尸检案例也支持先前存在的小血管病变在部分溶栓相关ICH患者中的直接作用,尤其是淀粉样脑血管病。一项PET研究使用Pittsburgh复合物B(Pittsburgh compound B)检测脑内β淀粉样蛋白,发现溶栓相关脑实质出血的患者大脑皮质Pittsburgh复合物B浓度高于无脑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与正常对照者。淀粉样脑血管病转基因小鼠模拟了人淀粉样脑血管病的典型表现,同样发现静脉溶栓相关ICH风险增加。基于溶栓相关ICH与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的间接证据,多发性脑叶CMBs(本病特征性标记物)可能具有一定判断预后的价值,但局限于可得到的数据,此Meta分析尚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先前存在的脑小血管病变可能与溶栓后非梗死区域的远期ICH相关。



lql摘译,zyx审校


[参考文献]

Charidimou A, Shoamanesh A, Wilson D, Gang Q, Fox Z, Jäger HR, Benavente OR, Werring DJ.Cerebral microbleeds and postthrombolysi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risk: Updated meta-analysis.Neurology. 2015 Sep 15;85(11):927-934.


温馨提醒
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转载不要忘了注明出处哦~~~



神经病学俱乐部 微信号:NeurologyClub
神经病学俱乐部,立足一线临床,服务神经科同行,助力神经病学天天向上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