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菱脑炎(rhombencephalitis,RE)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菱脑炎症性疾病综合征。菱脑这一术语来源于希腊文,其中“rhombos”意思是菱形图形,后半部分“enkephalos”,意思是脑。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中,神经管形成之初,其前部为脑形成区,不久分成三个前后排列的脑泡。其中,最后方的为菱脑,或称后脑(广义,hindbrain),原后脑(primary hindbrain)等,由脑桥,小脑和延髓组成,其内腔是第四脑室。菱脑不久又前后分开,前面的为后脑(狭义,metencephalon),后面的为末脑(髓脑,myelencephalon)。狭义的后脑包括脑桥,小脑和第四脑室的脑桥部分。而末脑则由延髓和第四脑室的延髓部分组成。严格上讲,中脑并不是菱脑的一部分,但已报道的菱脑炎中往往包括了中脑炎。此外,术语“脑干脑炎(brainstem encephalitis)”通常可与“菱脑炎”互换使用。
病因
RE的病因可包括感染性,自身免疫性和副肿瘤综合征(表1)。最多见的感染病原体为李斯特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和疱疹病毒。罕见的情况下,许多病毒都可导致孤立性RE/脑干脑炎(见表1)。白塞病(Behçet disease,BD)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病因,炎性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等,也常累及脑干和小脑。由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复发性多软骨炎引起的也有个案报道。导致RE的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s,PNS)与抗Yo,抗Tr,抗Hu,抗Ri,抗Ma和抗amphiphysin抗体有关。在大多数情况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潜在的原因。
表1 菱脑炎/脑干脑炎的病因学
病因学 | 发生率* |
感染性 | |
李斯特菌 | 常见 |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16 埃可病毒 |
常见 目前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
黄病毒 日本脑炎 圣路易斯脑炎 西尼罗河病毒 |
常见 非常罕见 罕见 |
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Epstein-Barr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6型 巨细胞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
不常见 罕见 罕见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
其他感染 | |
细菌性RE 结核 肺炎球菌 布鲁氏菌 疏螺旋体(莱姆病) 沙门氏菌 军团菌 支原体 |
罕见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罕见 |
病毒性RE 狂犬病病毒 东部马脑炎 腺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 |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
其他 类鼻疽 曲霉属 毛霉菌 副球孢子菌病 诺卡氏菌 囊虫病 弓形体病 |
罕见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
自身免疫性 | |
白塞病 | 常见 |
炎性脱髓鞘疾病 | 常见 |
吉兰-巴雷综合征 | 常见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非常罕见 |
复发性多软骨炎 | 非常罕见 |
干燥综合征 | 非常罕见 |
结节病 | 非常罕见 |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 非常罕见 |
副肿瘤综合征 | 不常见 |
其他 | |
淋巴瘤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放射性坏死 |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非常罕见 |
*常见:数百个病例;不常见:十几到几十个病例;罕见:不到十例;非常罕见:六例及以下
临床表现
颅神经麻痹最为常见,平均发生率约为75%(67%-86%)。 小脑性共济失调在感染性RE和PNS病例中常见,但在BD中少见。长传导束征(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后柱)在PNS中罕见,只出现在除李斯特菌以外的少数感染性RE以及大多数的BD中。意识水平的改变主要见于感染性病例和部分BD,但在其他病因的RE中不常见。发烧常见于感染性RE和BD,在PNS中少见。假性脑膜炎仅见于在大多数感染性病例。
表2 李斯特菌菱脑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单侧颅神经麻痹(100%) VII(78%) VI(74%) IX(58%) X(56%) V(47%) <20%:XII,VIII,IV,III,XI 同侧皮质脊髓束异常(81%) 小脑症状/体征(53%):偏侧共济失调,眩晕,小脑性构音障碍 呼吸衰竭(41%) 头痛,发热,假性脑膜炎三联征(46%) 罕见:大脑脚幻觉(peduncular hallucinosis),Weber综合征 |
神经影像学表现
Moragas等报道的李斯特菌菱脑炎MRI异常达100%(幕下病变100%,幕上病变50%),而PNS所致菱脑炎患者MRI均正常。在病毒所致的菱脑炎中,70-75%的EV 71感染患者,50%的西尼罗河病毒感染患者,2/3合并疱疹感染患者(单纯疱疹病毒,Epstein-Barr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6型)以及几乎100%的BD患者可见MRI异常信号。T2/FLAIR高信号病灶主要位于脑桥,延髓,上颈髓和小脑,而中脑累及少见。
(图1:李斯特菌菱脑炎患者;a:FLAIR可见左侧小脑中脚,小脑和脑桥高信号病灶;b:T2WI可见病灶延伸至上颈髓;c:T1增强可见左侧脑桥后外侧病灶强化;d:FLAIR上可见左侧延髓后外侧病灶)
(图2:李斯特菌菱脑炎患者;a,d:症状出现时的T2WI可见延髓和脑桥2处高信号非强化病灶;b,e:短期随访复查MRI可见病灶扩大伴新的幕下病变形成。c:DWI上部分病灶弥散受限;f:增强后可见环形强化;d:在疾病过程中,T2WI可见病灶继续进展伴广泛水肿,累及上颈髓区域;d,g:可见边界不清的幕下T2低信号区域的出现伴脑干肿胀和病灶边缘强化,符合出血性脓肿形成)
(图3:李斯特菌菱脑炎患者;A:FLAIR可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多发高信号病灶;B:增强T1可见左侧脑桥环形强化病灶)
(图4:神经白塞病患者;FLAIR和T2WI可见双侧小脑和脑桥高信号病灶)
(图5:垂体大腺瘤放疗后患者;FLAIR和T1增强可见脑干和其与小脑交界处广泛水肿伴放疗区强化)
(图6: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患者;T2WI和T1增强可见脑干和小脑边界模糊高信号病灶伴不规则强化)
[参考文献]
1. Jubelt B, Mihai C, Li TM, Veerapaneni P.Rhombencephalitis / brainstem encephalitis.Curr Neurol Neurosci Rep. 2011 Dec;11(6):543-52.
2. Campos LG, Trindade RA, Faistauer Â, Pérez JA, Vedolin LM, Duarte JÁ.Rhombencephalitis: pictorial essay.Radiol Bras. 2016 Sep-Oct;49(5):329-336.
3. Rossi A, Martinetti C, Morana G, Severino M, Tortora D.Neuroimaging of Infectious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 of the Pediatric Cerebellum and Brainstem.Neuroimaging Clin N Am. 2016 Aug;26(3):471-87.
4. Renard D, Castelnovo G, Bories C, Rieux C, Bernard-Decot C.Paraneoplastic rhombencephalitis and cerebellitis preceded by isolated intractable vomiting.Acta Neurol Belg. 2017 Sep;117(3):741-742.
5. Vecchio D, Virgilio E, Naldi P, Comi C, Cantello R.MOG-antibody demyelinating diseases: a case of post-partum severe rhombencephalitis and transverse myelitis.Mult Scler Relat Disord. 2018 Feb 8;21:9-10.
6. Décard BF, Thöne J, Haghikia A, Börnke C, Anders A, Lukas C, Gold R.Listeria rhombencephalitis mimicking a demyelinating event in an immunocompetent young patient.Mult Scler. 2017 Jan;23(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