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09年的统计,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67亿,占总人口的12.5%;估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4.8亿,占中国人口的32.0%。人口快速的老龄化将给本已紧张的卫生保健资源带来巨大负担。衰老会引起许多重要的生理变化,其中就包括睡眠-醒觉周期的改变,相关睡眠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这一点已经得到多个国家流行病学资料的证实。
首先,最值得关注的是老年人在睡眠过程中会频繁发生持续时间较长的醒觉,这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睡眠内稳态调节机制的变化有关。和其他睡眠障碍一样,这种年龄相关的变化也会引起白天疲劳、过度嗜睡及小睡次数增多等相应的临床症状。老龄化也伴随着入睡和醒觉时间均提前的倾向,对诸如时差、轮班等导致的睡眠-醒觉时相改变的耐受性变差。总之,老龄化本身会导致昼夜睡眠-觉醒周期的紊乱。
其次,与老龄化相关的伴发病,如内科和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在这些疾病得到最理想控制的同时,相关的睡眠障碍却有可能成为突出问题,因为绝大多数年龄相关的睡眠障碍在中青年时期(19-60岁)即有所表现,到60岁以后相对健康者的睡眠症状应该较轻,但如果合并有上述疾病,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再次,对老年人而言,疾病、社会心理问题和睡眠障碍相互之间的影响更强。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患抑郁症、糖尿病、高血压和其他重大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应的,患这些疾病的老年患者患睡眠障碍的风险也会增加。尤其复杂的是,通常会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老年入睡眠障碍并影响到原发病的疗效。这些都给临床医师带来巨大的挑战。
除上述年龄相关的睡眠变化和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外,原发性睡眠障碍对老年人的睡眠也会产生进一步的负面影响,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其他因素还有各种各样的药物、心理环境因素、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等。事实上,某个特定老年人的睡眠可受任何因素的不良影响,且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这些睡眠障碍和白天嗜睡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老年人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睡眠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健康睡眠的关注。2006年,美国科学院的医学研究所(IOM)发表的报告《睡眠障碍和睡眠剥夺:一个未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强调,睡眠障碍和睡眠剥夺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危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报告还呼吁医疗和保健专业人员增强睡眠生理和睡眠障碍的知识,并加强教育与研究,促进睡眠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过去的十年,老年人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已有显著和迅速的提高,也出版了不少相关的专著,发表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制定的老年人睡眠障碍诊治指南。遗憾的是,即使在美国这样睡眠医学相对发达的国家,不少临床医师对老年人睡眠障碍相关并发症的认识尚待提高。
准确评估和有效治疗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尽管复杂,但十分必要。整个完整的评价系统包括:首先要认识干扰老年人睡眠的多种可能途径;其次找到引起睡眠障碍的各种复杂原因;再次要筛查具有因果关系者并针对特定原因制定特异方案,依次而行,常常并不主张同步多头处理。十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某些导致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常见因素,如药物不良反应,已有的失眠,环境因素(如配偶死亡)和合并原发性睡眠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更为复杂的是,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存在于已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他们常无法有效地与医护人员沟通。只有在充分了解了患者相关的内科疾病、精神疾病、原发性睡眠障碍、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使用情况、行为环境条件等背景后才能对老年睡眠障碍进行有效评估;睡眠问题的全面评估还需要假以时日,综合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反复连续进行。幸运的是,准确识别潜在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可以解决大多数老年人的睡眠障碍问题,老龄并不意味着一定睡眠不佳。
随着中国日益重视睡眠医学在全民健康保健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老年人睡眠紊乱并不只是因为老龄化那么简单,更可能存在可诊断的睡眠疾病,通过有效治疗能够改善预后,在保障个人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减轻医疗卫生负担。
中华医学杂志 2013年2月第93卷第6期
作者:Michael V. Vitiello(华盛顿大学精神行为科学、老年医学和生物行为护理学系教授;Sleep Medicine Reviews主编)
译者:许力月 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