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大女婴,巨大颅内病变

9天大女婴,在产前超声检查中发现脑部和心脏病灶,怀疑结节性硬化症。本例患者头颅MRI可见以Monro孔(孟氏孔)为中心的一巨大的脑室内和脑实质内肿块,有不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均匀的T1高信号和T2低信号(图1A-B),可能与稀少的髓鞘形成有关;SWI上可见明显的静脉引流(图1C);ADC呈低信号,符合T2暗化效应(blackout effect)(图2A-B)。MRS可见胆碱和肌醇峰升高(图2C)。这些发现符合新生儿室管膜下巨大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结节,皮质结节和辐射带也呈不典型的T1高信号和T2低信号(图1A-B)。


(图1:室管膜下巨大星形细胞瘤:A:T1高信号;B:T2低信号;C:SWI可见明显的静脉引流[箭头];室管膜下结节:A:T1低信号[黑箭];辐射带:A:T1低信号[红箭];皮质结节:B:T2低信号[*])


(图2:室管膜下巨大星形细胞瘤:A:ADC低信号;B:DWI等信号,与T2暗化效应有关;C:MRS可见3.2ppm胆碱峰和3.5ppm肌醇峰升高)


最终诊断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讨论

结节性硬化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结节性硬化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包括脑、心脏、肾脏、肺脏等。其颅内表现主要有:皮质结节、室管膜下结节、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EGA)。


SEGA为WHO I级,为伴发于结节性硬化的少见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典型的SEGA常与结节性硬化相关,伴有室管膜下结节或皮质结节,多发生于20岁之前,室间孔区好发,伴有梗阻性脑积水,呈等T1、稍长T2信号结节,信号不均,边界清,增强后显著强化,诊断一般可以确立。但当瘤体位于侧脑室三角区、脑实质等其他部位,不伴有室管膜下结节或皮质结节及脑积水,不均匀强化时,诊断确立常需依赖于手术后病理,但如果有癫痫症状、年龄<20岁,应考虑到本病可能。

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亦多位于侧脑室前2/3孟氏孔区,与SEGA比较,前者常以宽基底附着于透明隔,体积较大,并沿透明隔向一侧或双侧室内生长,可见“蜂窝状”、“丝瓜瓤状”囊变区及具有特征性的瘤体内血管流空现象。少突胶质细胞瘤也可发生于孟氏孔,多见于10-30岁,瘤体较大,但带状或较大不规则形钙化为其特征性表现。脉络丛乳头状瘤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瘤体悬浮在脑脊液中,脑室扩大显著,强化较明显;如有钙化时,钙化结节一般较大。室管膜瘤40%发生于幕上,以侧脑室三角区多见,好发年龄为30-50岁之间,囊变常见,沿脑室塑形生长,常浸润邻近脑实质,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与SEGA鉴别困难,确诊仍需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多发生于儿童及年轻成人,20岁前发病,以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为主。病变以颞叶最常见,多位于皮质和皮质-白质交界区,部位较表浅,特征性征象为瘤内分隔和“三角征”或“楔形征”,呈长T1、T2信号,FLAIR信号无明显升高,增强扫描多无强化,瘤周一般无或轻度水肿,因位置表浅,常有邻近颅板受压变薄。


[参考文献]

1. Godoy LL, Ferreira Alves CAP.Atypical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and neonatal tuberous sclerosis.Neurology. 2018 Mar 20;90(12):570-571.

2. 陈菲菲, 梁文, 全显跃, 田霞辉, 李余发.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MRI表现并文献复习.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2.


温馨提醒
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转载不要忘了注明出处哦~~~


分享 :